扇子小说网为您提供重生之大科学家txt下载
扇子小说网
扇子小说网 现代文学 综合其它 历史小说 侦探小说 网游小说 同人小说 军事小说 玄幻小说 灵异小说 言情小说 仙侠小说 热门小说
小说排行榜 竞技小说 都市小说 武侠小说 伦理小说 诗歌散文 穿越小说 科幻小说 幽默笑话 经典名著 重生小说 官场小说 全本小说
好看的小说 母欢子恋 夫妇交换 夫凄游戏 变质父爱 无爱之欢 蟼花狌奴 齐人之福 家庭趣事 艳骨尸魔 娇凄江湖 美妙人凄 家有滛凄
扇子小说网 > 重生小说 >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作者:何事公 书号:24194  时间:2018/12/7  字数:5233 
上一章   ‮计会同细巨庭家、九十三‬    下一章 ( → )
 张百熙代的任务不重,只需把《学校学制初拟》和《私立经世大学章程》抄写一遍,去掉其中过于前卫的东西即可。过了几,孙元起怀揣这誊抄好的文稿,来到张府差。

  张百熙在书房里亲切地接见了孙元起,喝了三四盏热茶,说了半天闲话,才扯到《章程》的事情上。当下孙元起从怀中拿出自己的草稿,恭恭敬敬地递给张大人,还要说些妄自菲薄的浑话:“下官才疏学浅,胡乱写了一些,尚请大人斧正!”

  张大人也赞誉了几句,便把文稿且放在一旁,又天南海北地闲聊。等孙元起告辞的时候,才发现说了半天话,对于自己写的章程半点也没有讨论。心中虽然郁闷,却不好问,只有怏怏地回去了。

  年前,张府终于派人送来一份修改版的章程。只看其中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第一章“全学纲领”便觉得和自己原先的旨趣相去甚远。比如第一节,孙元起原先拟定的是:“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最高学府,其设立,为培养各学科专业之优秀人才,以促进国家兴盛、民族富强,使我中华屹晾界大国、强国之林。”张大人的修改版则变成了“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

  再说第二节,孙元起写道:“京师大学堂之学子,须遵纪守法,尊师重教,积极向学,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热爱国家,热爱国民,实现德、智、体之全面发展。”修改版则变成“中国圣经垂训,以伦常道德为先;外国学堂与知育体育之外,尤重德育,中外立教本有相同之理。今无论京外大小学堂,于修身伦理一门视他学科更宜注意,为培植人材之始基。”

  大学堂已经如此,更不用说蒙学堂(原先孙元起写的是“幼稚园”被张大人径改成“蒙学堂”)、初等小学堂、高等小学堂、初等中学堂、高等中学堂了。好在往后翻的时候,发现学制、教学内容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增加了一些尊经、忠君的成分。关于大学预科,则被并入了大学部分;至于更高级的研究院,则只字未提,估计是提了,像物理、化学、经济等科目也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吧?

  孙元起又在局部做了一点小修改,比如在高等小学堂以后各级学校入学时增加“军训”一节,培育学生的军事素质、团队意识、服从精神。乘此机会,回忆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时候的军训内容,撰写了一本《学校军训典》,抄写两份,一份寄给商务印书馆,一份则呈给张大人过目。

  1902年的节是在2月8,与西历新年不太远。孙元起写完书稿,还没来得及进城,已经是除夕。因为家里添了薇拉、莉莉丝两口人,热闹不少,增加了不少年节的气氛。只是俩人除了记得圣诞节挖圣诞树、记得在头挂袜子外,对节期间应该准备的食物、装饰一窍不通。少不得请老赵、老郑 益一家帮满蒸馒头、包饺子。

  话说回来,孙元起还有件挠头的事儿:自己法太好,居然一举中的。嗯,通俗点说,薇拉怀孕了。初时,看见薇拉呕吐,只以为水土不服、寒热不均,肠胃不舒服。请了医生一号脉:“哈哈,恭喜孙老爷,贵夫人有喜了!”

  听得孙元起一趔趄:“好嘛!自己只见了别人的女儿几面,父母还没来得及同意,孩子都有了。这叫什么事儿啊?”这话只能放在自己心里,还不能跟别人说去。不过有了自己的孩子,终究是件大喜事儿。孙元起也算痛并快乐着吧。

  人多也有好处,至少一三餐规律了,不像以前那样饥一顿一顿,随便几个馒头凑合一天。再比如写《学校军训典》的时候,薇拉和莉莉丝可以在一旁帮着画里面的画,别说,她们俩的水平可比孙元起用圆圈表示人头的技法高明多了。太祖说:“人多力量大。”很有道理。

  一起过节的,还有耶鲁、MIT、麦吉尔大学派来的支援力量。这些洋人第一次在中国过节、吃饺子、放爆竹,倒也其乐融融,颇有乐不思蜀的味道。

  过了除夕、大年初一,孙元起开始拜年。因为和薇拉、莉莉丝还没有正式举行婚礼,这次出门依然是一个人,带着老赵和景行、景范,到孙老大人、丁韪良、美国公使馆挨个走一遭。

  对了,今年还多了一个张大人,说是拜年,其实在送章程的时候,顺便拜个年,反正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因为跟张百熙不熟悉,奉上礼品,再呈上自己对章程的修改意见,喝几口茶,寒暄几句便起身告辞。张大人也不远送。

  等回到学校,还要给杨守敬、严复等先生拜年。没等安歇下来,北京城的学生也陆续上门拜年磕头,少不得又是一番应酬。来大清四五年,这节过得是越来越热闹了。

  一年之计在于。热热闹闹地过了节,孙元起在半山居的书房里静下心,仔细考虑新一年的工作打算:

  去年十月始建的学生宿舍浦楼,选址在操场西侧小山上,去操场、成蹊馆 文楼都很方便。楼有五层,能住250名学生,工程量很大,入冬后才建了一半;天冷又不能继续施工,只有等暖花开,才能继续建下去。计划是争取在夏天到来前,学生可以入住。

  而与浦楼同时动工的十二栋半山居别墅,因为只是二层独栋小别墅,倒是在入冬前便已完成。剩余的室内装修,在节前已经完成。这样,无论是国内的王先谦、孙诒让、皮锡瑞、廖平、崔适、陈衍、张元济来,还是耶鲁、MIT来人,都有住的地方了。

  想到这里,孙元起记起来:据前几天接到的电报,耶鲁、MIT组团在1月中旬动身,估计下旬能到达西海岸,再搭乘轮船,估计2月中旬就可以到北京。同行的还有薇拉和莉莉丝两家父母…嗨,不管了,总之,先把他们的住宿安排好吧。

  耶鲁、MIT一行带着18万美元的支票,这可是学校今、明两年的总收入。四月份,O&c建筑设计事务所会寄来一份图纸,以便再建造一座宿舍楼、一座现代化的实验楼和两栋教学楼,这些钱都等着那18万美元来下锅做饭呢。

  今年招生,预计要提前到7月初,这样学生开学就能凑到9月份。相应的,刊登招生简章的工作也要提前到四五月份,不能临时抱佛脚。

  如果王先谦、孙诒让、皮锡瑞、廖平、崔适、陈衍,还有耶鲁、MIT都来,这一年的师资倒不用愁。即便是张元济,虽然言明是出任学校的副校长,也可以兼课。想想自己这个校长,还不是天天呆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厮混?话说张元济可是光绪壬辰科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兼办铁路矿务事,大学堂总办。在戊戌变法时,曾上书请变官制,去拜跪。西后训政后,革职永不叙用。这样的人来给学生讲文史,想来应该没有问题吧?

  今年还要去美国呆三个月,那就初定在5、6、7月吧。眼下已经2月,很多临行前的工作都要先着手,比如准备招生‮试考‬试卷,安排一年的教学计划等。

  …

  过了大年初五,趁着节大家无事,学校里老师、学生都还没来,孙元起又让老赵把校工们纠集起来,就本年的工作安排开个会。会议地点定在成蹊馆的会堂。

  经世大学的校工,基本上都是义和团的孑遗,泥腿子出身。以前村里开会,不过是在村头田角一蹲,听别人一吼,各家再嚷嚷几句,会就开完了。最见过世面的,也就是在宗族祠堂的条凳上坐过。听说到成蹊馆的会堂开会,各家各户来的都是当家人。蹲在成蹊馆外,聚成大大小小的几群,有一搭没一搭地胡聊,其实大家眼神都盯着远处,看看“孙老爷”什么时候到。

  等孙元起走来,立马停止交谈,都站起来。待孙元起走近,一个个跪倒在地,口称:“老爷!”弄得孙元起尴尬无比,只好赶紧让大家起来,吩咐老赵、老郑招呼大家进去开会。

  校工们第一次到成蹊馆开会,都非常拘谨,恨不得都坐在角落旮旯里,不让台上的老爷看见。孙元起说了几回,大家勉强扭扭捏捏在前几排挨着坐下。

  坐在这么窗明几净、庄严肃穆的会堂里,骨子里的那种自卑很明显地表现出来:很小心地坐在长椅上,生怕动作一大,把这桌椅给弄坏;桌椅随便发出一声轻响,都引来一片围观的眼神;每排长椅前都有一溜儿小托板,是便于与会者伏案书写、记录、放茶水的地方,这些校工很多都是见过学生使用的,轮到他们,却不敢摆弄,只是好奇地心里琢磨着。

  坐定之后,孙元起也不客气,一人坐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六七十口人,开始讲明这次开会的目的,因为下面的校工多是穷苦出身,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只能用最通俗的话语来说:“在座各位,有的来学校比较早,比如老赵、老郑,学校还没影子的时候就守在这里,是看着学校建起来的;还有一些,是去年年底刚到的,刚刚熟悉情况。去年一年,在大家的帮忙下,一切都比较顺利,这里呢,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感谢。”说完,朝台下拱拱手。

  台下一阵飞狗跳,有人拱手,有人站起来鞠躬;也有坐在走道边上,顺势跪下磕头的,口里念叨着“谢谢老爷”

  等安定下来之后,孙元起接着说:“今天,叫各位到这里开会,主要是想讲讲今年有哪些活儿要干,活儿要怎么干。依照我的想法,先跟大家说说,大伙儿有什么意见,会后再单独找老郑、老赵讲。”

  “有两点要提前说明:第一,各家各户六岁以上‘四岁以下的孩子,不管男女,都要到小学堂上学。当然,咱们这学堂是免费,不用钱,学生有统一的衣服,成绩好的还有奖励。这是学校对校工的一种奖励。第二呢,咱们干活,节假另说,每七天休息一天,一起干活的轮着休息。”

  “下面开始讲今年的安排。我大致考虑了一下,你们工作大致有以下七个方面。我一个个讲,你们每个人都算计一下,看看家里能出几个人,都能干什么活儿。这几天,就把情况报给老赵、老郑,在学校开学前把大家安排好。”

  “第一是餐饮,就是烧茶做饭,学校里面几百张嘴都要吃要喝,这活顶顶重要。干这活的,估计需要二十个人。人都说,‘一天三两,饿不死司务长;一天三钱,饿不死炊事员。’这活虽然累一点,但也有好处,可以揩油。所以要想去,要么有点做饭做菜的手艺,要么是二三十岁的小媳妇,每人每月2块大洋。前提是身上没有什么病,干活麻利,手脚干净的。这二十个人,一班炒小锅菜,给学校老师、老师家属和学生吃,;一班炒大锅菜,给你们自己吃,只要是家里有人在学校干活,全家都可以过来吃,不要钱。”

  “第二是保安,也就是看门巡逻的,学校那么大,又在荒郊野外,必须要人看着,不能让歹人进来捣乱、偷东西。大致需要三十人。当保安,得是壮小伙子,如果会点拳脚,或刀,那最好。这保安,平时除了开门巡逻,还要每天练,白天黑夜都不能断人,所以人要能吃苦的,每人每月2块大洋。”

  “第三是卫生,说白了,就是挑粪扫地的。人不仅要吃喝,还要拉撒,如果不打扫、不清理,没几天,这学校就臭了。还有这教室、校园,不经常打扫,脏得不成样子,谁还来读书?这活需要十个人,七个男的,三个女的,得吃苦耐劳、心细手勤的,还能干重活。因为活儿比较脏,工资最高,每人每月3块大洋。”

  “第四是工程,学校一直在铺路砌台阶,所以现在需要木工’匠、铁匠、泥水匠这类的手艺人,尤其是石匠、泥水匠要多点。总体来说,二十人左右,每人每月2块大洋。”

  “第五是绿化,校园里到处都是草木,以后还要种花、种树,都得有人打理。这活儿不重,在座很多人在家都是庄稼把式,干这活儿一准儿没问题。这需要十个人,每人每月一块半大洋。”

  “第六是内勤,都是些侍奉人的杂活,日常照应各位老师、学生的起居,包括澡堂洗衣、端茶倒水、送信跑腿,活儿也不重,关键人要灵巧。这需要十个人,每人每月一块半大洋。”

  “第七是外事,就是往城里跑的活儿,平是采买柴米油盐,还要照顾好马车、牲口,这需要十个人,每人每月一块半大洋。”

  “这些拢共加起来,要一百一十人左右,再加上一些零碎的杂务,一百二十人是尽够了。我看在座的有六七十户人,每家差不多出两口人,在保证每家至少出一口人的前提下,人多就多出点,人少就少出点。”

  “今年,我管一下保安。老赵!”孙元起叫了一声。

  老赵在台下站起身,叫了声“老爷”

  “你管餐饮、卫生。”

  “佟益,你管工程和绿化。”

  “老郑!你管内勤、外事。”

  就这样,把这些杂务大致理顺,不至于牵扯自己的后腿。没几天,老赵报上了校工的名单,孙元起也没有细看,只让保安队的三十人次早上到学校操场上报到。

  次,起了个大早,到了操场,才发现那三十人早到了。仔细打量,果然多是一二十岁的壮小伙子,偶尔几个中年人,看来也是会两手的。心中暗暗点头:这些人不错,《学校军训典》能否付诸实施,就先拿这些人试试吧!  wWw.sHaNZXs.COM 
上一章   重生之大科学家   下一章 ( → )
扇子小说网免费提供何事公创作的重生之大科学家txt全集下载;请把重生之大科学家最新章节分享推荐给你的朋友!